考科和成績的加權分配最後結果如下:
初試總分(書審) 84(0%)(初試合格)
面試 83.33(100%)(最低錄取:83)
— — —
正取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
進入正題。當初會報考清大藝設所,必須坦承很大的動機是出於沒有研究所就讀的「恐慌」,而這個恐慌主要來自十一月推甄放榜的挫敗。鑑於離研究所考試時間所剩無幾的狀況下,我在投考組合上以初試採計書審的所別居多,而清大藝設、交大應藝跟台科大的科管、建築、設計所便列為考取的志願。當然,這樣看似投機的抉擇也不能說是毫無來由,也是在我評估過去的經驗和興趣後所作的決定 — 曾經的美術班底子,以及昔日在社運中的文化參與事蹟。以這個理由來說服人或許有些馬後砲、為自己藉口脫韁,但在進入狀況後(製作書審乃至口試當下),都必須這樣說服自己,或者重新省視並再度擁抱藝術。(更詳細的心歷路程則可以參考〈研究所應試心得 — 【心歷路程篇】從轉學考到、延畢、推甄到認真考研〉)
書審
因為前面已經有過推甄的經驗,所以在書審製作的流程上並不感到陌生。在內容上,除了招生簡章的要求外,我自己是額外添增學習計畫,專業表現則是放了文字、平面的創作(說穿了就是把它當作品集來弄),在放其他書面證明。關於書審的架構,參見下表:
接著排版設計的部分,我是把它拆成兩部分來作業 — 內文,以及封面、封底、目錄和各章扉頁。對應到排版的工具,前者我只用到Word,字型則是用Mac內建的「华文中宋」(簡體字型);後者,我則一律用Ps來做,字型則是用自己在網路上抓到的「裝甲明朝體」。由於我自己不太會用Id、Ai這些更適切的軟體來做,所以只能很菜地這樣一個個分部件做完再組合起來。就整體來說,並不怎麼精緻,除了時間緊迫,無暇在封面和扉頁的設計花更多心思(或者應該說黔驢技窮),二來則是想到自己報考的是理論組,那麼不妨把更多心思擺在研究計畫的書寫上吧!
研究計畫的部分,就是請考生思考未來在研究所要做什麼樣的主題和方向。在書寫上,我是把它當作比較不正式的提案論文來寫,這邊有部分必須歸功於之前在大學期間,於系上修習的「研究方法概論」課程,以及身邊有投稿科技部大專生計畫朋友的協助。研究計畫的架構如上表列出的六項,當然你也可以視情況加上「預期成果」這項。至於這六項裡面最棘手的部分,我認為是「文獻回顧」。文獻回顧考驗考生在文字組織上的書寫能力,以及資料串接的思考功夫。如果在文獻回顧有這方面的障礙,建議可以把文獻回顧拆成數塊來撰寫,比如理論、實例調查文獻,還有檢驗理論與實務的契合程度等。
內容上,我自己的選題是做「社運設計」這個比較新興的領域。會選擇這個主題來做,主要是在我回顧過去在社運議場的走跳經驗、美術班的就讀經歷,並就此經驗取交集,並發現這個題旨強烈回應前兩者。再者,大學期間因為就讀人文社會學系的關係,則是強化我對理論的認識,從理論出發去檢視這個既是經驗又是興趣的題目,也切合理論組在這邊的選才標準。
至於學術的書寫格式,以及其他的疑難雜症,這邊則建議考生可以自行借閱或購買一本研究方法書來輔助參考。我自己的話是用Earl Babbie(2016)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》(13th E),建議在閱讀這本工具書時,可以跳章節看,並就最後一章(CH17)做精讀。
進到學習計畫的部分。雖然簡章並無明文規定,不過一般來說,研究所比較常見學習計畫(或是讀書計畫)要求,研究計畫相較而言可有可無,主要原因在於學習計畫內容除了未來的研究方向(通常僅是概述研究的領域或架構),還有動機、修課計畫和時程規劃等,通常教授比較依據學習計畫來做選才的主要依據。當然我也有猜想藝設所的制度設計,可能跟拿掉考試制度,而是透過書審的研究計畫,來實際檢驗應考者是否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基礎。
在做學習計畫前的一個功課,務必先到藝設所查詢課表和專長領域。在提到報考動機時,請務必思考你的興趣、經驗和能力,可以怎麼對應到所上的專業。以我自為例,大學期間是就讀人文社會學系,因此對我來說,藝術設計是比較跨領域的部分,那麼可以試著往學科間的整合和跨科際對話這個方向做思考,去架接彼此的關係。至於未來研究方向,則可以把已寫好的研究計畫做個摘要和濃縮,並交代動機。最後部分(我是把它定名作「讀書計畫」),就用表格交代近期、未來(研究所期間、出社會)的安排,可以在研究所部分明寫會修哪幾門課。
最後是送印的階段。因為我是那種個性懶散、能拖就拖的人,所以我也是到繳交當日(12/11)的早上才確定排版和內文定稿,下午送印,並趕在截止17:00前親自送至清大招生組(光復校區)。我的書審是拿到交大附近的影印店(承〇)送印,在紙張沒有特別挑選,個人是覺得既然只是理論組,那麼內頁用一般的影印紙印全彩即可,封面的話也是用一般印亮面的雪銅卡紙
。是說在繳交前的最後一步驟,我是把剛印好的書審資料放在公文紙袋裏,連同香蕉牛奶(對,不是仙草蜜)拿到交大土地公廟前拜,拜完且讓外在神力附著後才送件(笑)。
面試
從送出書審到初試放榜(2/26),大概有快3個月的等待期間,這段期間在忙其他所得考試,所以要開始準備複試是到放榜後才著手。由於交大應藝的面試時間早藝設所一個禮拜的時間,所以在那之前,又都在弄交大的複試簡報和口試大綱,因此實際開始認真準備面試也是大概七個工作天。
面試有什麼好準備的呢?由於交大的經驗,所以在面試前有打電話到所辦詢問可否準備簡報,不過可能他們以前沒有碰過這類的事,也認為不需要,所以就只準備口試大綱。口試大綱的話,就兩部分:自介,以及Q&A。因為事前並不知道確切的自介時間是多少,所以就直接挪用之前台大城鄉的那份,並稍做修改。Q&A的部分,則是預想教授會問哪些問題,並連同可能的答覆一起打出來做簡單記憶。想參考我的口試大綱,這邊附上檔案的連結:
除了口試大綱,我自己又另外印了10份的「參考簡表」(簡歷和學習計畫的整合濃縮),以備現場給教授做參考和發問(現場才知道只會來3位),並把教授的視線聚焦在這份精華上,算是一種誘答的方式,這邊也一併附上我的參考簡表:
那來聊聊實際面試時的狀況。甲組的面試是在系館的二樓的一間小教室,然後會有3位教授坐在面前,不過令我比較不解和接受的,是在教授後面還有協助的同學(記得2位),負責弄攝影機或小幫手之類的,在心情上受了不少影響。一進去會被請到坐在教授面前的一個桌椅前,教授會先請你開始自介(有點忘記是不是有一張紙,然後照著紙上要求自介5分鐘,很有可能我記錯成台大城鄉所的面試記憶@@)
是說在一開始自介的時候就忘稿了,結果很簡短又結巴地講把自介草草帶過後,就等待教授發問。後來Q&A的進行比較通順一點,大多的問題都有在口綱裡,像是被一位女教授(忘記名字)問到報考動機,還有是否報考其他學校的相關系所等,最後要你選擇優先志願。我當時是有提到報考交大應藝所,不過如果在抉擇上,還是會以清大優先,然後是從學生風氣(藝術超市和校內展覽)等做比較。
然而Q&A最大的失誤,則是在被高榮禧教授問到是否修過藝術社會相關課程,或是知道哪些理論,我很快地回說沒有,但是有修過其他像是休閒、資訊社會學等領域(亂扯),後來被高提醒和糾正,並提到認不認識法蘭克福學派,才意識到這是我以前在修文化社會學的東西。在高教授講完後,我則很慌亂地舉班雅明「靈光」的概念來力挽狂瀾。
然後呢?然後就時間到,我仍記得那時候還蠻沮喪的,因為上個禮拜五交大的面試表現得相對順遂和流暢的多,然後我竟然在理論這顆我比較熟悉的球上漏接,自覺是不可原諒的失誤。
結語
我原本以為清大藝設所並沒有上榜的,甚至在還沒放榜前,以為放榜了,然後還很糊塗地把去年的放榜名單當作今年的,在看到連備取名單都沒我的名字後,就沒再去理會這件事了。事情的真相是直到星期一(也就是打這篇的前一天)我媽傳Line給我時,我才很錯愕地意識到我正取錄取一事。這算是繼上禮拜五得知錄取台大後,又令人感到驚喜和開心的事。
至於這篇心得文的產出,同在前一篇的〈研究所應試心得 — 【清大環文所】考試心得〉說過的,除了是還願的內容之一(交大土地公廟),也是鑒於自己在爬藝設所的考試文無從所起,而心生這樣的想法,希望能透過我的經驗分享,來幫助未來志在藝設所的朋友們,在考試準備上能有個參考依據。
最後,如果還有藝設所考試這方面的詳細問題,除了在底下留言,也可以來信到我的信箱:jay70707.chss02@g2.nctu.edu.tw,主旨為「我想考清大藝設所」,交代一下你的報考動機和應考問題,那麼我也會就所知道的資訊盡量提供給您。